【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采购商质量系统审核顾问服务 |
·质量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




·认证(审核)外部培训 |
·企业管理课件外部培训 |

作者:上海超网 来源:上海超网 时间:2010-5-17 9:20:28 点击数: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817—86(国家标准局1986年1月21日发布 1986年1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不适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危害性粉尘。
1基本定义
1.1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2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运动的作业。
1.3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方。
1.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1.5接尘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1.7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均值表示。
2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2.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五级: 0级 Ⅲ级危害 Ⅰ级危害 Ⅳ级危害 Ⅱ级危害
2.2本标准将石棉尘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70%类。
2.3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生产粉尘中 游离二氧化 硅含量 |
工人接尘时间 肺总通气量(升 /日 、人) |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 |||||||
0 |
-1 |
-2 |
-4 |
-8 |
-16 |
-32 |
-64 | ||
≤10% |
-4000 |
|
|
|
|
|
|
|
|
-6000 |
0 |
Ⅰ |
Ⅱ |
Ⅲ |
Ⅳ | ||||
>6000 |
|
|
|
|
|
|
|
| |
>10%~40% |
-4000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40%~70% |
-4000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70% |
-4000 |
|
|
|
|
|
|
|
|
-6000 |
|
|
|
|
|
|
|
| |
>6000 |
|
|
|
|
|
|
|
|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 硅含量的测定法 (补充件)
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 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应收集连续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
A.2.1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释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入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一小时,称至恒重。
A.2.2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按(1)式计算 SiO2(F)=(M2-M1)/G×100 (1)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 ——坩埚质量,g; M2 ——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生产性粉尘样品质量,g。
A.2.3粉尘中含有难溶杂质的处理。
A.2.3.1当生产性粉尘样品中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杂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等),需将焦磷处理后的样品沉渣放入铂坩埚中,加入1∶1硫酸数滴,使沉渣湿润,然后加入40%氢氟酸5~10ml,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蒸发至不冒白烟为止。于900℃高温下烧灼,称至恒重。
A.2.3.2处理杂质后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处理杂质后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2)式计算 SiO2(F)=(M1-M3)/G×100 (2)式中:M2——铂埚加沉渣质量,g; M3——经氢氟酸处理后坩埚加残渣质量,g; SiO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A.3本法为基本方法。如采用X线衍射测定法或红外光谱测定法等须与本法进行核对。
附B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法 (补充件)
B.1工人接尘时间的确定 在生产任务正常情况下,每一接尘工种选择不少于2名有代表性的工人,按表B1的格式记录自上班开始至下班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工中休息的时间,并分别注明接尘情况。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分别表示该工种的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的总接尘累计时间、各种作业的劳动接尘累计时间及休息的接尘累计时间。
表B1 接尘工时记录
动作开始时间 H、min |
动作内容 |
接尘情况 |
接尘累计时间 min |
备注 |
|
|
|
|
|
B.2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测定 根据表B1的记录,将各种接尘劳动时间与接尘休息时间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采集工人在接尘休息时间和从事各种接尘劳动状态时的呼出气,测量该气体体积,求出接尘休息和各种接尘劳动时的呼气量值,并换算成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值。然后按表B2,再换算成每分钟呼气量,[标准状态呼气量,L/采气时间,min],最后将各种接尘劳动时及接尘休息时的每分钟呼气量分别乘以相应的各种接尘劳动的累计时间和接尘休息的累计时间,其总和即为一个工作日内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L/日,人)。
表B2 一个工作日内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记录
接尘动作及 接尘休息 |
吸气量 L/min |
接尘累计时间 min |
接尘时间肺总 通气量,L |
|
|
|
|
总计 |
|
|
L/日 人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