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普通文章 2011年春节放假通知
普通文章 关于超网
普通文章 公司文化
普通文章 业务介绍
普通文章 名人堂
普通文章 组织建设
普通文章 超网办公环境

业务介绍
供应链风险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行业组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采购商COC审核顾问服务
企业质量系统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采购商质量系统审核顾问服务
·质量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外商验厂体系规范化建立顾问服务

高绩效社会责任项目管理改善全系统解决方案

EHS综合解决方案  

企管培训
·认证(审核)外部培训
·企业管理课件外部培训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
验厂硬件整改一站式产品

作者:上海超网…   来源: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09-12-11 15:26:29   点击数: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

总工发(199512

颁布日期:19950817 实施日期:19950817 颁布单位:全国总工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参与劳动争议协商
第三章 主持劳动争议调解
第四章 参加劳动争议仲裁
第五章 代理职工参与诉讼
第六章 参与处理集体劳动争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会参与处理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二)因履行、变更、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因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 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据事实和法律,及时公正处理;
  (二)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
  (四)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五)坚持劳动争议处理的三方原则。

  第四条 工会依法参加劳动争议协商、调解、仲裁工作。
  职工因劳动权益受到侵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五条 参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工会代表应当遵纪守法、公正廉洁,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泄露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 参与劳动争议协商

  第六条 劳动争议协商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就协调劳动关系、解决劳动争议进行商谈的行为。

  第七条 发生劳动争议,工会可以接受职工及用人单位请求参与协商,促进争议解决。

  第八条 工会发现劳动争议,应主动参与协商,及时化解矛盾。

  第九条 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经协商达成协议的,工会应当督促其自觉履行。

  第十条 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工会可以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调解或仲裁。

第三章 主持劳动争议调解

  第十一条 工会应当督促、帮助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的人数不得少于调解委员会成员总数的2/3;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单位,调解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
  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用人单位工会。

  第十二条 调解委员会主任的职责:
  (一)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无法决定是否受理的调解申请,决定是否受理;
  (二)决定调解委员的回避;
  (三)及时指派调解委员调解简单劳动争议;
  (四)主持调解委员会会议,确定调解方案;
  (五)召集有调解委员、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参加的调解会议,依法主持调解。

  第十三条 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的职责:
  (一)依法调解本单位劳动争议;
  (二)保证当事人实现自愿调解、申请回避和申请仲裁的权利;
  (三)自争议发生之日起30日内结束调解,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告知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
  (四)督促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五)及时做好调解文书及案卷的整理归档工作;
  (六)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工作。

  第十四条 工会应当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委员、劳动争议调解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法律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十五条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调离本单位或需要调整时,由原推选单位或组织在30日内依法推举或指定人员补齐。调解委员调离或调整超过半数以上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组建。

  第十六条 上级工会指导下级工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接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第十七条 工会可以在城镇和乡镇企业集中的地方设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可以邀请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和社会有关人士参加。
  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名单报上级地方总工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备案。

  第十八条 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指导本区域内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并调解未设调解组织的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

第四章 参加劳动争议仲裁

  第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中工会代表的职责:
  (一)担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参与处理本委员会管辖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
  (二)按时参加仲裁委员会会议,遇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应出具委托书,委托本组织其他人员出席会议;
  (三)对仲裁裁决意见依法行使表决权;
  (四)参与研究处理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仲裁庭提交的重大疑难案件,参与审查、批准案情复杂,需要延期处理的案件;
  (五)对应当受理未予受理的案件,有权提请仲裁委员会依法受理;
  (六)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处理的,应当要求仲裁委员会主任提交仲裁委员会重新处理;
  (七)对受理的集体劳动争议及本地区有影响的个人劳动争议案件,及时向本级及上级工会书面报告。

  第二十条 工会工作者依法取得仲裁员资格,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聘为兼职仲裁员的,所在单位应支持其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

  第二十一条 工会工作者担任兼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与专职仲裁员享有同等权利。

  第二十二条 工会工作者担任兼职仲裁员,应当认真履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规定的仲裁员职责。

第五章 代理职工参与诉讼

  第二十三条 县和县以上各级工会组织可以建立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为保护职工和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服务。

  第二十四条 工会法律服务机构可以接受职工当事人的委托,代理职工参与劳动争议诉讼。
  工会法律服务机构接受职工当事人的代理申请后,应当指派代理人,指派的代理人应征得委托人同意。

  第二十五条 工会法律服务机构代理职工参与诉讼,应当由委托人向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第六章 参与处理集体劳动争议

  第二十六条 发生集体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工会应当及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依法参与处理。
  工会参与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应积极反映职工的正当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二十七条 因集体劳动争议导致停工、怠工的,工会应当及时与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第二十八条 因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工会可以就解决争议问题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

  第二十九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不成的,用人单位工会应当提请上级工会协同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第三十条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级工会依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本办法参与处理。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