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普通文章 2011年春节放假通知
普通文章 关于超网
普通文章 公司文化
普通文章 业务介绍
普通文章 名人堂
普通文章 组织建设
普通文章 超网办公环境

业务介绍
供应链风险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行业组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采购商COC审核顾问服务
企业质量系统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采购商质量系统审核顾问服务
·质量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外商验厂体系规范化建立顾问服务

高绩效社会责任项目管理改善全系统解决方案

EHS综合解决方案  

企管培训
·认证(审核)外部培训
·企业管理课件外部培训
跨国性供应链的风险管理
验厂硬件整改一站式产品

作者:超网   来源:超网   时间:2006-12-21 13:33:51   点击数:

历经911事件及SARS疫情的洗礼,大家终于体会到,全球经济的整合虽然提高了企业追求跨国经营的成功机会,但却也让企业在遭受外在冲击时变得更为脆弱。因此,跨国性供应链的管理,除了致力于提高成本效益之外,还必须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多的弹性。

全球化曾意味着要求政府全面开放,但时至今日,企业则希望能有更多政府的参与及更完善的法规制度作为规范。全球化曾单向的意味着发展机会无穷,但现今企业则意识到潜藏的经营风险处处。许多企业领导者已日益感受到随着其营业处所、员工及其供应链而四处扩散的安全风险(security risk)。

全球化的利与弊相继浮现

全球化加大了经济相互依存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但却也加深了经营风险。全球贸易及金融的整合,让企业更容易遭受外来的冲击,这些外来冲击有时虽远在天边,但却对环环相扣的经济体系造成的连锁影响却常是近在眼前。日益频繁的跨国间贸易往来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业务交流的管道,也替恐怖攻击、政治动荡、经济起伏、疾病瘟疫及其它负面因素铺设了散布的温床。当全球互动更为频繁且相互依存度持续增加时,正面与负面事件于国际间同时交互传布,将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

当前的一大要务,即是如何在现今的经济与安全环境中,提供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企业环境的开放与复杂,企业对全球金融、跨国经营及国际贸易的依赖日益加深,仅而促使企业经营更加灵活,经济规模亦随之扩大;然相对地,企业本身也必须面临更多经营风险;这些风险有别于以往在国内市场或传统垂直企业组织中所经历的,其影响所及,大过传统的经营风险。

许多跨国企业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全球化策略,希望能克服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所带来的不确定。而追本溯源,风险管理的问题是:企业要如何因应无法掌控的因素或事件?

延伸型企业的两难困境

近半世纪以来,固守于于国家疆界之内的的垂直型整合企业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延伸型(extended)企业。延伸型企业的特性在于灵活度高、适应力强,且业务委外交由第三方处理,其受托对象可以是世界各地的任何一家公司。不过,这些企业既有本事在多国制造且在多处市场经销,相对也要面临两个无可避免的挑战。其一,他们现下和竞争对手打的是全球规模的跨国战,换言之,如果企业规模不够大,往往难逃被击垮或吞并的命运;其二,必须整顿全球运作结构,全力提升企业之效率以降低成本。

许多大型供货商的作法,是将旗下之企业运作分散到边陲地带的国家,其中又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股趋势即是造成90年代海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的主因。根据经济学人杂志(Economist)的数据显示,2001年海外直接投资的金额高达1700亿美元。这种分散的经营手法,规模有大有小。小则是将某项零件或简单的组装作业,外包给适当的供货商制造处理;大则甚至将企业的核心业务委外处理,演变为虚拟公司(virtual company)。举例而言,行动电话大厂易利信(Ericsson),在2001年将旗下的制造及运输业务全数卖给一家新加坡公司。诸多跨国企业宁可放弃实质的生产作业,而将气力投注于统筹工作—即协调各家供货商,依照企业品牌的需求,生产制造各项产品。

911与SARS冲击亚洲供应链

将生产作业转移至效率更高的地方,或许可增加经营的灵活度,但却也让企业在遭受逆境时变得更为脆弱。例如,许多主要计算机供货商将零组件的制造外包给亚洲国家的厂商,这些亚洲厂不但技术好,生产力也高。根据亚洲脉动杂志(Asia Pulse)表示,目前全球50%的芯片产量及80%的个人计算机相关产品是产于东南亚国家。但外包策略却使得这些企业面临各种产品供应中断的风险。

比方说,1999年台湾大地震,造成2500人死亡,主要产品供应也因此中断一周之久。投资人的忧心反应在投资策略上,因而导致一些主要业务在本区的电子公司股价下跌。最近亚洲爆发的SARS疫情,也造成了相同的情况。许多跨国企业全面禁赴本区作商务旅游;换言之,设立于本区或监督本区生产线的技术人员无法亲赴生产线执行职务,以致拖延生产,这些都是先前无法预期的。股市观察家认为,此一现象将对美国、欧洲及日本的供货商及零售商造成连锁反应。SARS疫情的爆发,连带引发各界关注,纷纷设想全球化策略会带来什么样的政治风险。

跨国间海关的双重使命

美国的经济复苏有赖许多主要产业的持续输入,例如美国约有40%的鞋类、成衣及计算机等消费性及工业产品皆系在海外制造。由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加,致使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恐怖攻击事件,对企业与国家间的供应链,造成更大的威胁,埋下更多的变量,连带影响到产品的需求分布。为防范恐怖攻击事件再度发生,美国及各国政府于机场、海关等各个国际运输系统,设置更严密的安全措施,如此一来,不仅产品前置时间(lead time)延长了,交货时间也更加难以确定。凡此种种,皆令人对供应链的管理产生诸多疑问与不确定感。

企业领导者必须对相互依存有所了解并未雨绸缪。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Jeffrey E. Garten 表示,「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国家安全,而企业领导者却未深思这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他接着表示,「他们依然认为,享受了几十年全球化经济的好处,不太可能就这么没落,甚至结束。然而事实是,企业在未来数年所要面临的经营环境,将和80年代早期截然不同。」

现实是:凡是将产品进口到美国的企业,都必须将新的安全规定纳入考量中。每天抵达美国港口的上千个运输货柜受到的影响最大,过去,美国海关主要的工作,在于确认进口货物符合法规及课税;而现在,除了仍须兼顾贸易活动的活络,安全已成了最优先考量,这是何其难以两全的双重使命。重新考量港口安全,意味着将原先仰赖进口港管制系统的作法,移转为出货点的控管,国际供应链亦支持此项作法。

供应链保全的虚拟与实境

一项自发性的计划 - 海关与贸易合作对抗恐怖主义方案(The Customs-Trade Partnership Against Terrorism, C-TPAT),即是据此应运而生。美国海关亦已同意,如果企业已经对自己的货品作好防范恐怖攻击的安全措施,他们将给与快速通关之优惠待遇。藉由C-TPAT,美国海关已要求企业确实作好各自的安全措施,并将他们的安全标准告知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伙伴。至于全球层面,总部位于比利时的世界关税组织(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于2002年也设立一个国际项目小组,负责制定一套通用标准,目的在为161个会员国推动标准化的关税信息、提高危险货物的辨识率,以及加速关税信息电子传输之推展,以期提升供应链的安全。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