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普通文章 2011年春节放假通知
普通文章 关于超网
普通文章 公司文化
普通文章 业务介绍
普通文章 名人堂
普通文章 组织建设
普通文章 超网办公环境

业务介绍
供应链风险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行业组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采购商COC审核顾问服务
企业质量系统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采购商质量系统审核顾问服务
·质量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外商验厂体系规范化建立顾问服务

高绩效社会责任项目管理改善全系统解决方案

EHS综合解决方案  

企管培训
·认证(审核)外部培训
·企业管理课件外部培训
企业标准化的强力支撑 自我评价及社会确认
验厂硬件整改一站式产品

作者:超网   来源:超网   时间:2008-1-21 14:43:44   点击数:

                                                        企业标准化的强力支撑 自我评价及社会确认 


  从10月1日起,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正式实施。该系列标准是对1995年实施的企业标准体系系列3项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并增加了一项评价与改进的标准。

  一流产品靠标准。这是一句广为人知的格言。但是,公众对这句格言的认识,恐怕还停留在技术标准这一单一的层面上。其实,对产品或服务质量产生影响的,还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这是1995年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中明确的。但是,如何评价已经运行的企业标准体系,是1995年版标准的不足。而单就技术标准而言,1995年版的标准更偏重于生产领域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新版标准不仅适用于生产企业,还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

  1995年版系列标准在我国的生产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有些企业实施的效果十分明显。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国家标准委及时修订了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新版标准包括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企业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社会确认的方式,对业已建立的标准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在评价中不断改进。持续改进是新版企业标准体系标准的灵魂。

  评价确认是亮点

  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建立了标准体系,这个体系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是否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存在哪些不足和缺欠,如何持续改进和进一步完善,市场对这个体系是否认可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

  有关人士分析了1995年版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情况。全国大多数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企业标准化工作,技术标准比较健全,但是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实施要差一些,大量企业还是沿用以往的管理制度,此其一。其二,企业标准体系各项标准的实施不完整,没有按标准的要求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第三,由于1995年版企业标准体系自身的不完善,3项标准的内容都是只提出要求,企业按标准做了,但实际效果由于标准自身缺乏检查、审核及改进的要求而体现不出来。

  新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和原版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了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标准规定的企业标准体系评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自我评价(又称内部评价),另一种是企业自愿申请,由经过标准化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价机构对企业的自我评价和符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自我声明进行确认(又称社会确认)。

  自我评价和社会确认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用规定的方法和程序,针对企业建立并实施的标准体系的全过程,进行标准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检查、核实和验证,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企业在实施标准体系的过程中,不满足标准要求的项目,并提出不合格报告。企业根据不合格项目,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有关专家认为,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应以企业自我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与社会确认相结合。自我评价的特点在于:评价人员是本企业的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熟悉;评价的时间、频次,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可由企业自行确定,方便灵活;对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企业负担小,如无外聘专家,基本不花什么费用,可节约企业的开支。和社会确认相比,自我评价也有明显的不足:企业管理人员比较熟悉原来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不识庐山真面目,会造成有些不合格项目难以发现,不利于企业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自我评价的时间、范围、方法和程序基本上是企业自定,有一定的随意性,评价效果和公正性可能会受到影响;自我评价后,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持续改进是灵魂

  持续改进是新版企业标准体系的灵魂。专家认为,持续改进是体系能够运行的保证,是体系存在的必要条件。由于企业标准体系必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下运行,企业标准体系必须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全球学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由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4个过程构成,即P-D-C-A管理模式。持续改进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改进的循环过程,是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适用于所有的过程管理活动。企业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P-D-C-A循环,来进一步完善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对标准体系的自我评价和社会确认活动中,查明和消除评价或确认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情况的再次发生,是企业进行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企业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这个机制的基本要求是,从搜集和分析不合格信息到纠正和制定预防措施,再到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持续改进包括日常的持续改进和评价、确认后的持续改进。日常改进包括搜集有关标准信息、市场信息、用户反馈信息,分析标准体系运行的效果,确定不合格项目,制定纠正措施并及时改进或补充标准,对过程或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日常改进的关键在于对不合格信息的搜集。评价、确认后的改进是全面的、系统的。企业根据评价、确认提出的不合格报告,针对不合格项制定纠正措施并进行改进。改进后要总结经验,对效果进行评价,有关记录要保存。

  关键词

  企业标准化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程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自我评价 企业为确定其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所涉及的各种标准以及相关联的各种标准化工作,是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活动。

  水平确认 制定企业建立和实施的标准体系以及相关联的标准化工作是否满足企业预定要求的客观证明活动。
  专家视点

  把握五项基本特征

  陈渭(标准起草人):

  如何理解新版企业标准体系国家标准的内涵?不同企业如何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各自的企业标准体系?标准主要起草人、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司长陈渭对企业标准体系基本特征的概括,是解答以上两个问题的一把钥匙。陈渭将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目的性、集成性、层次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等5项内容。

  目的性——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例如发展产品品种和服务项目、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确保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企业标准体系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测量的,为企业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作业依据和技术基础,从而在实践中可以评价和有效控制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集成性——现代标准体系以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集成为特征。随着生产和服务的社会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任何一个单独的标准都难以发挥作用,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集成为一个系统,才能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系统目标的优化程度又和标准的集成程度直接相关。

  层次性——充分发挥企业标准体系的功能,必须对复杂的系统实现分层管理。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层次是由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方式以及系统的运动规律等因素决定的,高层次对低一级的结构层次有制约作用,而低层次又是高层次的基础。

  动态性——企业标准体系处于企业生产经营这一更大的系统环境内,并与生产经营系统的有关要素处于相互消长的运动中。企业标准体系始终要受到企业总体方针目标的制约,同时,还要不断淘汰那些不适用的、功能低劣的要素,及时补充新的要素,对那些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的项目,必须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保证企业标准体系的动态持续改进。

  阶段性——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经验的不断丰富,决定了企业标准体系的阶段性。但是,企业标准体系必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又是标准化的基本特点决定的。由稳定状态到非稳定状态,再进入高一级的稳定状态,是企业标准体系阶段性发展的特征。

  明确三个结合方式

  袁华南(标准起草人):

  新版企业标准体系是在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以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在我国普遍实施的前提下发布实施的。

  新版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个体系结合有3种方式。

  第一种是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过程(要素)分别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子系统。如将设计、采购、资源、基础设施、产品标准、操作工艺、测量检验、产品防伪、标志等要素分别纳入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中;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容则纳入相关的子系统中。

  第二种是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作为企业标准体系的部分内容,并补充完善。如《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中对产品标准的要求,就引用了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中,对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以及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等方面的内容并加以详细的补充。同样的例证还有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在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中的引用。

  第三种是企业实施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企业标准体系的各类标准同管理体系的文件进行整合。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例,其文件类型有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格、记录等,企业标准体系内的各类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可供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或作业指导书直接引用,成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产品标准就是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保证实现的产品规范。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