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普通文章 2011年春节放假通知
普通文章 关于超网
普通文章 公司文化
普通文章 业务介绍
普通文章 名人堂
普通文章 组织建设
普通文章 超网办公环境

业务介绍
供应链风险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行业组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采购商COC审核顾问服务
企业质量系统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采购商质量系统审核顾问服务
·质量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外商验厂体系规范化建立顾问服务

高绩效社会责任项目管理改善全系统解决方案

EHS综合解决方案  

企管培训
·认证(审核)外部培训
·企业管理课件外部培训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由来
验厂硬件整改一站式产品

作者:超网   来源:超网   时间:2007-12-26 12:48:00   点击数: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由来
           一、ISO14000标准介绍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总称,它同以往各国自定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等不同,是一个国际性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
  它由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行为评价(EPE)、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管理(EM)、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等7个部分组成。
  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
  我国于1997年4月1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将已公布的五项国际标准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等同于国家标准GB/T24001、GB/T24004、GB/T24010、GB/T24011和GBT24012正式发布。
  这五个标准及其简介如下:
  1、ISO14001(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描述了对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通过实施这个标准,使相关确信组织已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2、ISO14004(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理、体系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 该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进行阐述,向组织提供了建立、改进或保持有效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是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工具和教科书。   3、ISO14010(GB/T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该标准规定了环境审核的通用原则,包括了有关环境审核及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任何组织、审核员和委托方为验证与帮助改进环境绩效而进行的环境审核活动都应满足本指南推荐的做法。
  4、该标准规定了策划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以判定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包括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作用和职责,审核的步聚及审核报告的编制等内容。

  ISO14012(GB/T24012--1996)环境管理审核指南--环境管理审核员的资格要求 该标准提出了对环境审核员的审核组长的资格要求,适用于内部和外部审核员,包括对他们的教育、工作经历、培训、素质和能力,以及如何保持能力和道德规范都作了规定。
  这一系列标准是ISO14001为核心,针对组织的产品、服务活动逐渐展开,形成全面、完整的评价方法。可以说,这一系列标准向各国及组织的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一整套实现科学管理体系,体现了市场条件下环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二、ISO14000--为什么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是必要的?

这个标准的初衷是既要有利于环境,又要有利于经济,当然还有社会问题。
  毫无疑问,这些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好处和社会进步。就经济发展而言,世界范围内自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西方工业国家,美国和欧盟国家,属于经济领先国家,他们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是榜样。
  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一个工业国家。特别是由经济开发区表现出来的强劲的经济增长,明确的表现了这种进步。 工业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苦涩的经历,那就是伴随着毫无约束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这些环境问题。刚结束的这个世纪是一个掠夺自然的世纪。在新开始的这个千年,保护自然将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遵循国际认可的标准,特别是环境标准,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尤其对于出口性国家,如中国,符合国际标准是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开发区犹如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及时寻求紧要的,必须的环保措施并不是次要工作,这已成为当前第一要务。
  尽管ISO14000是自愿标准,且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中国政府已将实施ISO14000宣布为国家环境政策的目标。因此才签定我们这个中德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以便在中国企业中宣传和支持ISO14000的实施。
  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即使在欧洲,环保也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当时有来自消费者和相关方的压力,有立法的压力,有废物处理费用增长,特别是工业废物,即特殊废物处理涨价的压力。特别是后者说明了:由于废物处理费用不断增加,如果企业能减少生产废物的话,则确实会节省资金。设计减少企业废物产生的方案,就意味着"环境管理"。
  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废物处理的费用也会上涨,"环境管理"的措施在此也会有助于节省资金。

三、ISO14000系列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戈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任务,历时若干年,在考证大量素材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入了"持续发展"的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50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他们联合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
  从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商品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试行实施,1990年进入 环境圆桌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环境审核问题。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5750)基础上,制定BS7750环境管理体系。
  英国的BS7750和欧盟的环境审核实施后,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认证活动,由第三方予以证明企业的环境绩效。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分得时代开始了。各国政府领导、科学家和公众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的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3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划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