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普通文章 2011年春节放假通知
普通文章 关于超网
普通文章 公司文化
普通文章 业务介绍
普通文章 名人堂
普通文章 组织建设
普通文章 超网办公环境

业务介绍
供应链风险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行业组织社会责任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采购商COC审核顾问服务
企业质量系统认证(审核)顾问服务
·采购商质量系统审核顾问服务
·质量体系认证顾问服务

外商验厂体系规范化建立顾问服务

高绩效社会责任项目管理改善全系统解决方案

EHS综合解决方案  

企管培训
·认证(审核)外部培训
·企业管理课件外部培训
OHSAS发展历史
验厂硬件整改一站式产品

作者:超网   来源:超网   时间:2007-12-24 14:16:51   点击数:                                                                                     OHSAS发展历史
一、世界发达国家各自建立标准
    1996年 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
    1996年 美国工业卫生协议制定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
    1997年 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s
    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议(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导则》
    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1999年 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瑞士通用验证集团(SGS GROUP)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
    1999年10月 中国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内容与OHSAS18000基本相一致,简称:OSHMS)
    2001年11月12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简称:OHSMS),GF 2002RH 1月1日实施。
    二、OHSAS的国际化情况:
    ISO/TC176——87年发布ISO9000标准
    ISO/TC207——96年发布ISO14000标准
    ISO组织自90年代中后期一直努力把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国际化
   1996年9月5日—6日召开专门会议,44个国家及IEC、ILO、WHO等6个国际组织参加,未达成一致。
    1997年1月又召开了技术工作委员会(TMB)会议,会议决定职业安全卫生暂不发布国际标准。
    因此,目前职业安全卫生没有国际标准,各组织可选择相应标准进行贯标和通过进行OHSAS18000认证的益处
   1、 提升公司的企业形象;增强公司凝聚力;
   2、 减少企业经营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达到企业永续经营;
   3、 进行内部管理改善,避免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所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
   4、 善尽企业的国际/社会责任;
   5、 顺应国际贸易的新潮流,突破贸易壁垒。
OHSAS运行模式
  一、PDCA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
  PDCA循环圈是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同时也是ISO14000,ISO9000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实际上PDCA循环圈是所有现代管理体制的根本运行方式
 P——计划:1、确定组织的方针、目标
 2、配备必要资源
 3、建立组织机构、规定相应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4、识别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活动或过程,并规定活动或过程的实施程序和作业方法等。
 D——行动: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如组织机构程序和作业方法等)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了组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保证所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是实施的关健。
 C——检查:为了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衡量,并采取措施、修正、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
 A——改进:管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而需要随管理活动的深入,针对实践中发现的缺陷、不足变化的内外部条件,不断对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完善,进入模型下一个动态循环,不断上升的螺漩。
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安全卫生
一、国际贸易的要求
  世界各国均需希望能在相同成本下参与竞争,发达国家特别在意第三世界国家使用廉派的童工,恶势的生产环境,间隔的厂房下生产的低成本产品,从而使竞争不平等。
 2、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需要
 3、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是解决人权的问题
OHSAS的发展前景
  一、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思想
  1、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的要求“各国不应由于法规和标准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
  2、和ISO9000、ISO14000模式一致,易于评估
  二、我国发展职业安全卫生的条件
  1、有多年的安全管理系统经验,各企业均有相应的方针、目标各种安全制度
  2、大多数企业已有ISO9000、ISO14000管理体系的运行经验
  3、我国新的安全法规出台,如职业安全卫生法或安全生产法为推行OHSAS准备了坚实的基础
  4、我国有一大批职业安全卫生科研检测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承担OHSAS的技术评估。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作用
  1、通过实施OHSAS可以明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2、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
  3、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能增加财产损失和医疗补偿费用,提高成本
  4、增强企业社会影响力,扩大市场
OHSAS术语与定义(共17个术语)
 一、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相应法规: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及处理规定》
 --1987年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
 二、审核:
 ——制定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适用于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的验证过程。
 三、持续改进:
 ——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从总体上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持续改进不必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四、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可理解为危险源或事故隐患
 --从本质上讲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这两方面因素,如液化器,氧气瓶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1. 物理性
 2. 化学性
 3. 生物性
 4. 心理与主观性
 5. 生理性
 6. 行为性
 7. 其他
 五、危险:
 ——持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组织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危险不存在。
 如有电击可能性的地方,人员不能进入则认为不存在危险。
 六、危害辨识: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即识别危险源
 辨识范围主要是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有害作业和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及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
 确定其性质,如桌子(拌倒人或火灾)确定是火灾还是拌倒人
 七、事件: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件。
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事故,也可能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因此说事件包括事故
 对于没有造成职业病、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可称之为“未遂过失”。
事件包括未遂过失。
 八、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
关注状况或受影响
相关方主要有:
 1)与组织相邻的,如邻厂、周围的居民下风向的企业,河流的下游等;
 2)与组织的经营生产活动相关的,如股东供方、客户和员工;
 3)银行、政府部门、劳动及环境保护组织等。
 九、不符合: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分为严重和一般不符合
严重不符合的情况
 1. 体系系统性失效;
 2. 体系区域性失效;
 3. 有严重后果。
 十、目标:
 ——组织制定的为激发员工安全表现行为,并预期必须要达到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的,要求和结果
目标应可分解为独立的指标
尽量管理量化
指标应可测量
 十一、职业安全卫生:
 ——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 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进入作业场所的任何人安全与健康的保护
 不包括职工其他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的保护,也不包括一般的卫生保健和伤病医疗工作。
 作业场所一般说来是组织生产活动的场所。
 十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组织全部管理体系中专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十三、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
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
 十四、绩效:
 ——组织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
绩效是可测量的,如职业病减少多少,未发生事故等。
 十五、危险评价(风险评价):
 ——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存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是针对存在的危险源的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分析,以确定这种危害是否可接受。
 可能性:采取数学方法,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指标来实现
 严重性:通过工程学的方法分析
 是否可接受的判断需根据相关的知识,如法律、法规及组织具体情况加以确定,一般说来,这个标准或界限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十六、安全:
 ——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经过危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那么它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危险降低至可容许的程度,使人们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十七、可接受的危险:
 ——组织根据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卫生,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